卷首語
1 念橋 左湖里
藝術資訊
6 “刀耕版印 銘刻風華——中國國家畫院典藏20世紀木版畫精品展”舉辦
6 “所念皆山:許江個展”開幕
6 “時代之美——云南美術館館藏精品特展”舉辦
7 “踐行‘兩創(chuàng)’方針 弘揚時代精神——山東美術館新館十周年(2013至2023)”美術展覽開幕
7 “云深處——白蕉書畫作品展”舉辦
7 “一元復始——羅一平水墨作品展”開幕
特稿
8 演奏審美的交響曲 徐曉庚
美術時空
10 喬仲常《后赤壁賦圖》中影子的成因探究 曾彬淇
14 從《蒲蝶圖》看項圣謨花鳥畫風格 唐 峰 劉 顏
17 中國山水畫筆墨語言的美學特征及其意蘊 陳 杰
20 沒骨法在當代水墨中的新解與運用 袁永蝶
23 宣化遼墓群張世卿墓壁畫繪畫語言研究 馬宇歌
31 敦煌石窟壁畫色彩解讀 黃冠華
34 時代精神下的花鳥畫風格演變 王 青
37 虛實結合,情境互融 楊海峰
40 高更與象征主義繪畫 丁序波
43 符號學視域下的繪畫圖像解讀 崔馨元
46 全景畫的多模態(tài)藝術表現 閆敬敏
人文研究
49 董其昌書學心法觀及其意涵 翁志丹
52 論中國傳統(tǒng)色的文化內涵及美育價值 李玲玲
非物質文化遺產
55 楊家埠木版年畫傳承人楊洛書研究 竇浩真
58 基于文化傳播的嶺南武術IP形象設計 王鈺浛 廖向榮
62 DIY文創(chuàng)之于非遺保護的意義 王帥寅
65 中小學美術教學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應用研究 安家文
68 數字時代唐古樂歌舞舞臺多媒體影像創(chuàng)作研究 萬 欣
理論研究
71 空間育人理念下的建筑施工類課程思政改革研究 郭 劍 劉斯旸
75 形態(tài)構成課程思政教學研究 沈艷華
78 康定斯基關于幾何抽象到色彩抽象的探索實踐 李光穎
81 論布朗庫西雕塑材料的運用對現代雕塑的影響 余海麗
84 傳統(tǒng)家訓對當代兒童美育的價值與啟示 宋新悅
87 論兒童繪畫活動中的觀看方式 齊新杰
90 產品設計專業(yè)虛擬仿真實驗的要素設計研究 霍春曉
93 新文科背景下設計類實驗室發(fā)展策略研究 董慶峰 尹詠晟
96 指向審美素養(yǎng)培育的中小學生美術課程的價值、困境和路徑 郭 媛
99 提升全科型鄉(xiāng)村教師美術能力的思考 全艷文
102 社區(qū)美育對提升小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策略研究 葛桐欣
視覺設計
105 參與式設計在交互設計中的實踐 于肖月
108 藝術設計融入鄉(xiāng)村振興 張婷玉 韓禹鋒
112 廣府傳統(tǒng)民俗文化元素在數字插畫設計中的應用 陸春連 麥曉嵐
115 新時代瑞獸形象在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于廣?!±睢⊙?br />
118 公共設施的照明藝術裝置化 沈海英
121 新媒體時代品牌視覺形象的扁平化設計應用 李志華 華思寧
園林與建筑
124 校園文化景觀設計中的美學手法應用探究 許佳昱 孟 蕾
128 新時代園林景觀設計方法及藝術表達形式的分析 張建森
131 解構主義語境下的城市公共空間景觀設計研究 陳香吉
教學心得
134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yè)“賽教融合”發(fā)展策略研究 王堞凡 鄭夢茹
137 工業(yè)設計專業(yè)產學研協(xié)同育人模式探索與實踐 楊 洋 李曉穎
140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高校美育工作實踐路徑研究 丁 亞 葛盼盼
143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yè)研學實踐循環(huán)路徑研究 孔 冉
146 文創(chuàng)產業(yè)視域下高校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教學研究 楊 媛
149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研究 陳麗麗 劉增升 何玉亮
152 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色彩教學探析 陳紉寧
155 高等院校藝術設計類基礎課程實踐教學芻議 丁 娜
158 新文科視域下設計基礎課程與中國傳統(tǒng)圖形的融合機制研究 杜 娟
161 產教融合視野下高職藝術設計課程改革思考 張 婉
164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y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 張?zhí)锾?br />
167 學習單在高中美術鑒賞課中的應用 鄒 沁
170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中學美術單元設計研究 張譯木
173 初中美術校本泥塑教學探究 高慧慧
177 美術學科“自我導向型任務”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肖佳林
藝術菁英
180 王佩作品
181 夏彬作品
182 曹雨作品
183 趙春蕊作品
184 張開學作品
185 吳遠征作品
186 袁保華作品
187 曾蓓鈺作品
188 陶文博 湯家祺 李丹作品
封面:讀碑窠石圖(局部)/李成
封二:公益廣告
封三:征稿啟事
封底:野花系列/許世輝
|